欢迎来到中国中文信息学会!
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会议管理
登录
加入CIPS
会员中心
个人信息
会议管理
在线缴费
关于CIPS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规章制度
组织机构
理事会
监事会
联系我们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规章制度
组织机构
理事会
监事会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学会新闻
通知公告
专题专栏
学会新闻
通知公告
专题专栏
会员服务
会员条例
加入学会
学会会士
个人会员
单位会员
会员条例
加入学会
学会会士
个人会员
单位会员
学术活动
活动预告
活动专题
活动预告
活动专题
分支机构
专业委员会
工作委员会
专业委员会
工作委员会
奖励推荐
终身成就奖
钱伟长科学技术奖
博士论文激励计划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院士推选
奖励动态
终身成就奖
钱伟长科学技术奖
博士论文激励计划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院士推选
奖励动态
学会资源
中文信息学报
发展报告
数字图书馆
中文信息学报
发展报告
数字图书馆
党建强会
党建首页
党建动态
党委组织机构
党建首页
党建动态
党委组织机构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服务
>
学会会士
>
第二届
会员条例
加入学会
学会会士
个人会员
单位会员
第一届
第二届
冯志伟
教授
任职:
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中国术语网副秘书长、中国应用语言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计算语言学专委委员、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全国术语标准化学会委员。
主要经历:
1968-1978年估测出汉字的熵为9.65比特。1978年研制了第一个汉语到多种外语的FAJRA机器翻译系统。198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计算中心担任机器翻译研究组组长。1986-1988年研制中文术语数据库GLOT-C。
主要成果:
从事中文信息处理研究40余年,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项,主持研制ISO国际标准1项,参与研制国家标准6项,出版专著38部,译著3部,用中外文发表论文400余篇,曾获得奥地利维斯特奖、国家图书奖、国家优秀出版物奖。
吴立德
教授
任职:
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计算机软件博士生导师
主要经历:
1959年任复旦大学助教,1978年越级晋升为副教授,1984年经国家教委特批晋升为教授,1986年批准为计算机软件学科博士生指导教师。1980-1981年间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布朗大学从事访问学者研究,曾任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系主任、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成果:
主要从事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等方面的研究。有著作10本和论文100余篇,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992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88年获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0年起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姚天顺
教授
任职:
曾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科院计算所兼职研究员、东北大学教授、国际东方语言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国际中文计算机学会主席团成员、香港政府研究资讯局海外评论员。
主要经历:
1965年任东北大学讲师;1973年创立东北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1986年任计算机科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1991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理论专业兼职博士生导师;1993年被选为《国际东方语言计算机处理学报》学报编委。
主要成果:
提出“词汇语义驱动理论”、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自然语言理解—— 一种让机器懂得人类语言的研究》、《数据结构》等8本专著及教材。先后主持国家攻关项目7项、863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5项、开展11项国际合作项目、6项国内合作项目以及3项省部委重大项目;获国家教委和省部科技进步奖4项。
黄昌宁
教授
任职:
曾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计算语言学专委会主任、学会会刊《中文信息学报》主编,是《ACM亚洲语言信息处理》、 《中文与东方语言信息处理学会通讯》(新加坡)、《自然语言处理》(日本)、《中国语言学评论》(香港)、《计算语言学与中国语言处理》(台湾)等众多国际学术刊物的特约撰稿人和编委。
主要经历:
1961年于清华任职。1978年从事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理解的教学科研工作,担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主要成果:
主持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多项国家重要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多次受邀担任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的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或做特邀报告,包括ACL-2000程序委员会主席,ACL-1998大会特邀报告。著有《语料库语言学》等多本论著。1999年创立微软亚洲研究院自然语言计算组。在大规模语料库建设、基于统计的自然语言处理方法和汉语自动分词及其评测等方面做出了杰出成就。
傅永和
教授
任职:
现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经历:
1966年分配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1984年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字处处长兼任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汉字研究室主任。1987年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1990年9月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00年任国家督学。
主要成果:
研究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著有《汉字属性字典》、《汉字七题》、《中文信息处理》、《书写汉字的要求》、《现代实用文体写作技巧与经典范例全书》、《汉字演变文化源流》等。有一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有两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有六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
刘迎建
研究员
任职: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北京市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商会副会长。曾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经历:
1982年-1988年任总参第三通信团程控站助理工程师,1988年-1995年任总参通信部北京复兴路通信站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995年担任中科院自动化所文字识别工程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7年起任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1993年任北京中自汉王科技公司总经理, 1998年起任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主要成果: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国际发明金奖及知识产权专项奖1项, 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信息产业部首届重大科技进步奖1项,“何梁何利”科学进步奖和首届发明创业奖1项。1991年被评为国家“863”计划先进工作者,1995年被评为“八五”期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先进工作者(一等奖)。
刘庆峰
教授
任职:
现任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安徽省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董事长,伏羲智库联合发起人,中国科协七届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经历:
1999年创立科大讯飞公司,并担任总裁,2009年4月兼任董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5月任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董事长。
主要成果:
国家863项目“KD系列汉语文语转换系统”主要负责人,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1项,合肥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项,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1项,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1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2007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21年获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
孙茂松
教授
任职: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八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第三届科研规划领导小组顾问,教育部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曾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经历:
1988年起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讲师、副教授、教授。2007-18年先后任该系系主任和党委书记。现兼任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和青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导,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自然语言处理重大方向首席科学家。
主要成果:
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负责研发了“学堂在线”,领衔研制了“九歌”系统。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全国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李宇明
教授
任职: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辞书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规划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语委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究中心主任、《语言战略研究》主编。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经历:
1991年晋升副教授,1993年晋升教授,1997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00年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2013年11月荣膺香港理工大学“杰出中国学人”荣誉。
主要成果:
出版《儿童语言的发展》《汉语量范畴研究》《语法研究录》《中国语言规划论》《中国语言规划续论》《中国语言规划三论》《Language Planning in China》《当代中国语言学研究》(主编)《语言学习与教育》《李宇明语言传播与规划文集》《人生初年》等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600余篇,被译为蒙、藏、维、日、法、英、俄、韩等多种文字。
张桂平
教授
任职:
现任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人机智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二级),沈阳格微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兼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副理事长、多语言协同翻译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等。
主要经历:
1995年归国后创建了北方软件园。研制了国内外第一条人机协同翻译生产线,应用于百万专利翻译和民用大飞机项目。提出‘大数据·比特能’管道技术,打造了基于工业大数据的工业淘堡网。培养了万余名实用型IT人才。
主要成果: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示范工程、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防预研、国防基础科研、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等攻关课题7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航空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青年科技一等奖、沈阳市科技振兴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省、市科技奖励30余项。
1
2
map